欢迎您来到武汉艾格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027-87493155

资讯天地

当前位置 > 资讯天地 > 行业新闻

选用假肢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来源:艾格美 时间:2016-7-10 11:50:17 点击:1815次

一、选用假肢的原则

1、以功能为主的原则:每个截肢者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就是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这都是要求恢复截去肢体的基本功能。根据截肢者多数情况的需要,应该装配假肢,但有些情况如部分手截肢装配了装饰假手反而失去残手感觉,妨碍残手残余功能的发挥,则不一定要勉强装配。

2、注重实效和价格效益比,不盲目追求高价格:我国当前假肢装配机构多已可以装配各种假肢,包括各种国外进口假肢,价格差度很大,小腿假肢价格低的数百元一支,高的可达上万元。截肢者选择时要了解和比较相关假肢的性能、特点和价格。有的高价假肢是为某些特殊人群设计的,如英国生产的一种叫智能的大腿假肢,价格高达几万元,适合经常需要快速行走者使用,老年人就不适合选用。

3、要考虑是否便于维修;便于更换易换部件。

二、如何保护好假肢和残肢

1、如何保护好上肢假肢

⑴ 应经常用拧干的温热的湿手巾擦拭接受腔,保持腔内清洁,预防各种残肢皮肤疾病。

⑵ 假肢和假手手套禁忌与高温热源接触,以免变形、损坏。

⑶ 装饰用的聚氯乙烯手套容易被污染,特别是容易被油性物质污染,因此要注意不要让手套直接接触或放在油漆表面或聚氯乙烯的塑料布上,不要被圆珠笔污染,一旦污染很难洗去。对一般污染可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清洗,禁止用汽油和各种有机溶剂清洗。

⑷ 应避免任何锐器划破、刺破手套。一定要保持手套边缘平滑,没有任何微小裂口,如有小口应及时发现,及时剪平。

⑸ 索控假手开手只能通过牵引索开手,禁止用手掰开。

⑹ 用上肢假肢提物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⑺ 每3-6个月在轴孔和一些滑动部位滴一点机油,保持良好的润滑。

2、如何保护好下肢假肢

截肢者每走一步肢体都受到一次体重的冲击。如果一个人穿着假肢每天需要走3公里,则假肢侧一年中可能要受到约一百万次体重冲击,这对假肢形成了很大的负荷。为了尽量延长假肢的使用寿命,应当仔细地做好假肢的保护工作。

⑴ 保持残肢接受腔内表面的清洁:截肢者穿着假肢是接受腔内处于湿、热状态,如果不清洁,各种细菌、霉菌很容易快速、大量繁殖,形成皮肤感染和多种皮癣,而且接受腔气味难闻。

假肢外层接受腔内表面可以用拧干的温热的湿手巾擦净,然后晒干。小腿假肢的内接受腔(软接受腔),可以用温水清洗,水温不能太热,以免变形。传统假肢的内接受腔多为皮革制成,可以像大腿接受腔那样用浸有肥皂水的干的湿手巾擦拭。所有接受腔穿着前必须是干燥的。

⑵ 多备用一些吸汗性能好的残肢袜,经常清洗、更换。

⑶ 应经常注意接受腔上缘有无小的裂纹,及时发现,及时请假肢技师修理,可延长假肢使用寿命。

⑷ 经常注意步行中假肢有无异常响声,如有发现则表明某些关节部件或链接部位出现损坏或松动,应及时维修。

⑸ 现代大腿骨骼式假肢外套的泡沫塑料海绵套都不够结实。如发现膝部前方有裂口应及时粘合或粘贴些增强材料。另外,这类假肢不适合穿短腰、带弹力口的袜子,这类袜子容易勒破小腿的外套。

⑹ 定期检查、维修;一般每隔半年或一年应到假肢制作机构做一次假肢的全面检查、维修。这对延长假肢使用寿命,减少残肢因长期穿假肢必然会有的各种残肢疾病是很重要的。

3、如何保护好下肢残肢

穿着假肢站立、步行,全部体重都落在了残肢上。残肢相当于正常人的足跟,但残肢远不如足跟结实,容易受伤,一旦受伤就不再能穿用假肢。因此每个截肢者要十分注意做好残肢保护,一旦出现残肢问题应及时治疗。

⑴ 经常注意接受腔是否合适:接受腔不合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原有装配问题;有的是使用中接受腔变形;有的是由于残肢粗细、形状、长度变化引起的(儿童截肢后残肢长度会有变化)。小腿假肢不适合多引起一些骨突起部位的皮肤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骸砌带承重部位、各骨突起部位皮肤颜色和有无压疼。接受腔少量肥瘦问题(即腔的容量问题),截肢者可试着用增加或减少袜套自行解决。如果经常出现问题,且无法自行调节则需去找假肢技师解决。

⑵ 保持残肢清洁:最好是每天晚上用温水洗。先用温水将残肢皮肤弄湿,再用碱性小的肥皂在残肢上搓出尽量多的泡沫,然后再用温水洗去所有肥皂,不要残留肥皂,残留肥皂会使残肢皮肤表面发滑,会增加与假肢的摩擦。洗净以后要将残肢擦干。残肢清洗后残肢体积都会有增加,皮肤表面也不会彻底地干,因此刚洗过残肢不宜马上穿用假肢。

⑶ 注意正确地选用和清洗残肢袜套:一般小腿截肢者以首选吸湿性好的细羊毛制的或棉线织的袜套为宜。紧贴残肢皮肤的第一层袜套可以选用单丝尼龙袜套,这种袜套很薄、很平滑,可以减少皮肤摩擦伤,其外层再套一二层吸湿性好的袜套。一般吸湿性袜套不超过三层,再多则说明接受腔过肥,应当去找假肢技师协助解决。

应每日换洗残肢袜,换下来的残肢袜应立刻用温水、碱性小的肥皂清洁,不要让汗干在残肢袜上。洗袜套时应主要一定要用温水不要用热水。用肥皂去污后一定要把肥皂漂洗干净,然后再晾干。如果晾干后的残肢袜末端形状不呈半圆、不整齐,出现所谓“狗耳朵”,可以放个皮球将袜套末端撑平,否则残肢末端易发生皮肤损伤。

⑷ 要长期备用弹力绷带:截肢者体重的增加或因病卧床不能使用假肢;或患了某些使下肢发生浮肿的疾病都会造成残肢的肿胀,有时可以严重到假肢再穿不进了。这些增况可以考虑在不用假肢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残肢。

⑸ 有的残肢术后皮肤绷得很紧,有的与骨有粘连,儿童小腿截肢后残肢骨骼生长快,而皮肤生产慢,皮肤越来越绷得紧,甚至有的残肢骨末端从皮肤穿出来。这些情况时截肢者应注意经常用手做推移皮肤,向远端拉长皮肤,可以减少残肢皮肤损伤。

三、注意鞋后跟高度与所穿下肢假肢的适配

每支假肢的正确对线都是按照截肢者制造假肢前交给假肢技师的常用鞋来调节好的。如果突然换了另一双鞋,鞋后跟高度不同则会带来假肢对线上的一系列问题,如:穿着假肢站立时会有往前或往后倒的感觉;大腿假肢会突然出现膝关节容易大软腿(膝关节不稳);有的小腿截肢者由于订制时适配用的鞋跟高,而以后长期用的鞋跟低许多,而形成膝关节后翻(亦称过伸)畸形。

因此截肢者每次换穿新鞋必须仔细选用鞋后跟高度与原用鞋一样的。如果一定穿一种新的高度后跟的鞋则需要重新调整假肢的对线。已经做好的假肢再调对线往往受到结构的限制,有的只能稍加调整。如果截肢者缺乏调整对线的经验,最好还是去找假肢技师。

四、下肢截肢者需要注意留有备用假肢

下肢假肢与步行的多少密切相关。我国假肢关节部件质量检验标准是100万次人体负载无损坏,国际标准是300万次。从假肢主要部件寿命可以估计国产假肢寿命可步行100万步。如果假肢每落地一次截肢者可走1米的距离(步长0.5米),100万步可以走100万米的距离,即1000公里。如果每天走三公里约可用28年,如果每天走2公里约可用14年。

另外假肢的其它部位也会出现问题,因此送到假肢车间定期维修和修理是需要的。这样,截肢者就需要有条备用假肢在维修假肢时用。初次装配假肢者,,一般以使用第一支假肢一年以后再做第二支假肢为好。这样做,残肢定型好,第二支假肢接受腔的适合状态可维持的时间长。这个时候可以将第一支假肢请假肢技师做些改进、调节、维修做为备用假肢。

五、儿童的假肢装配和使用注意

儿童的特点就是处于身心健康的发育阶段。装配假肢的主要目的也是尽量地减少截肢对儿童身心发育的障碍程度。

上肢截肢的儿童,特别是双上肢截肢的,应当尽早装配功能较好的钩状假手恢复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否则不但会身体发育不良,而且会导致智力发育较差。

下肢截肢的儿童,在假肢装配和使用中,一定要考虑发育问题:残侧肢体发育较健例慢,长度合适的假肢,半年或一年后就显得短了很多,因此要尽量选用结构上能便于改变长度的假肢,装配时可以让假肢长一些,暂时在健足下垫高些,以后随着健股长了再去掉;对小腿截肢的儿重要注意其残肢骨骼生长比残肢皮肤快,有时能顶破皮肤,残肢外侧的一根骨骼比内侧的一根骨骼生长还快,更容易引起骨骼尖处皮肤损伤或穿破。对这样儿童应当经常用双手往下推或拉残肢皮肤,使残肢皮肤变长、变松,尽量推迟做再截肢手术的时间;另外应注意装配中的正确对线。儿童截肢后残肢本来就有一种向内侧弯的侵向,不正确的对线有可能加重畸形。